校友风采:黄进清(转载自北京晨报)

时间:2016-12-09 点击量:

北京晨报(2016-12-4):

黄进清:都市里的“牛”庄主


想要“把牛庄做到全国去”的黄进清,如今正在继续着自己心中那个很大的梦想。

出生在牛年的他,曾经不过是个来自福建南安大山里的孩子。整个孩提时期,陪伴他成长的除了父母和弟妹,就是家中勤勤恳恳耕田的水牛和老黄牛。

无论是勤勤恳恳、任劳任怨的孺子牛精神;奋进勃发、开拓进取的拓荒牛精神;还是知所坚持、为所当为的倔强牛精神……他说,每个人身上,都有牛精神。

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牛、喜欢牛、爱上牛,这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,走上了一条“都市放牛人”之路。

父亲坚信读书才能过上好日子

我的老家在福建南安,真正的大山里面。我家祖上是雇农,父母是大山里最普通不过的农民。因为祖祖辈辈吃尽了苦头,他们最大的心愿,就是走出大山。

我是家里的老大,下面还有弟弟和妹妹,因为穷,只能努力读书。记忆中,一担菜挑出去才卖十几块,要是哪天多卖了几块钱,父亲就高兴得不得了。“读书改变命运”是父母亲心里最朴素不过的想法。“不能一辈子都在老家过”,是他们对自家小孩唯一的期盼。我们家是村里三个小孩都在读书的唯一一家——对于村里人来说,一个小孩出去工厂打工,一个月赚1000多块,如果有3个小孩,都去打工,一个月家里就能收入3000多块,在村里就会过得非常不错。父亲却认准了,就是要一代胜过一代。1991年,我进入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,学习装饰装潢,那个时候的想法很简单,以后赚的钱多。1995年,大学毕业,我进入银行工作,但这样安稳的日子并没过多久。

能“活着”就是一种幸福

1999年,我辞职创业,只要能赚钱,和专业相关的几乎什么都做。走上创业之路,是因为我年轻不知道深浅,也因为想要活下去,就必须一直往前走。读书让父亲把家里的田都卖光了,我没有退路。最差的时候,公司里人都走光,连电脑桌都卖掉去还别人的钱,口袋里一分钱没有,租住在地下室里,欠房东好几百块房租。有一次,3天都没有饭吃,还好路边摊老板赊了一碗面线给我。在工地打过工,张贴过不干胶广告,有次半夜去火葬场附近贴小广告,听到火葬场里突然传来声音,吓得我差点从架子上摔下来。这些苦我都吃过,只为赚一点钱填饱肚子。一直到今天,我都觉得,一个人无论企业做多大,赚多少钱,能“活着”,就是一种幸福。我在每个牛庄都专门划出一块地方,免费提供给正在创业的年轻人,就是因为我知道创业有多么辛苦。

我是一个“都市放牛人”

经历了十年艰辛,我找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契机。当时厦门市组织青年企业家赴台湾交流学习,就是这次去台湾,我参与了台湾国际奔牛节,这让我意识到,原来牛文化也可以和现代生活相联系,牛文化也可以如此时尚,于是我萌生了创建自己的牛文化的念头。

我对牛感情蛮深的。我出生于1973年,自己就属牛。过去老家都是用牛来耕田,小时候在家里我就放过牛,还记得家里养过水牛,还有老黄牛。我的父亲,一辈子默默地劳动,一辈子勤勤恳恳,将我家三个小孩都培养成大学生,在我心目中,牛的形象就来源于我父亲。后来我创业,最早的公司叫都市放牛人,我觉得自己就是这个“都市放牛人”。

2010年,我创建了首个牛庄——厦门牛庄,将牛文化与时尚、艺术生活相联系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1949年是牛年,我们的祖国也属牛。昆明有个孝牛泉,将牛和孝文化、善文化联系在一起。在北京颐和园,有一个镇水铜牛,把牛看作一种神的存在,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,这些都是牛的不同内涵。在牛庄,有一百个牛年大事,有属牛名人馆,有五十六个民族牛等。正是因为我做牛庄,才发现和牛相关的东西太多了。我建牛庄,朋友们不但喜欢叫我庄主,走到哪里,看到和牛相关的东西,也喜欢买下来送给我。

2015年,我把牛庄搬到北京,搬进了798。接下来,牛庄还将搬进副中心,已经确定落户通州宋庄镇,期望能够做出具有北京特色的牛文化。

未来,我希望把牛庄做到全国去。



北京晨报http://bjcb.morningpost.com.cn/html/2016-12/04/content_423747.htm

记者何安安


联系方式 / CONTACT US

地址: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理工路852号

电话:0592-3753064   邮政编码:361021

©  2021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闽ICP备11017305号